洪浩博士简介:中银国际证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在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获金融学学士学位;卡迪夫大学金融与银行学硕士学位,宏观经济学博士学位。2012年1月进入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博士后,洪浩博士曾先后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曾是研究局(所)宏观经济模型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
洪浩博士:首先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我要表明一下,一会儿我在这里所讲的主要观点,不代表所在任职机构。下面我先讲一下本人关于宏观经济的看法,然后讲一些关于信用的看法,最后讲关于资本市场的一些看法。
1.1 疫情时代的宏观经济
关于宏观经济,我主要讲两点:第一,疫情之后,经济增长的恢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恢复到5-6%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个大家可以100%的放心,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疫情它并没有趋势性的改变经济的增长路径。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来看,供给创造需求,只有技术的进步才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增长。至于像其它的,比如经常说什么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者进出口等,它们并不影响我们长期的或者趋势性的经济增长路径,只有技术的进步,才会带来经济增长。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现在是全球,不只是中国,或者可以说是人类社会都处在一个技术再次爆发的节点。无论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生物科技等,它都在一个爆发的节点。所以说我们认为首先是技术的进步或者技术增长带动了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疫情的冲击,它只要没有对创新、技术进步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它就不能改变现在的经济增长路径,所以,对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是由于我们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疫情阻止不了,也改变不了我们未来的经济增长。
有人总说中国经济增长是因为有多大的投资需求,有多大的消费需求等等,但那些需求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也在那,那些需求不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为啥之前没有明显的经济增长?所以说这些需求是通过供给端,是技术进步,是改革开放创造出来的,我们才有了今天的经济增长。我本人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支持者,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不会有那么高的速度了,但根据我本人的模型预测,未来10维持在5%以上,这个应该是没问题的。
除了改革开放,还有一点可以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就是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人口素质的普遍提升也会带来经济增长,注意,这里不是一两个人,是全民的素质提升,也会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我是2000年参加高考的,2000年之后高考开始扩招,2000年之后,特别是80、90后这一辈人开始工作,并且成为社会劳动力主力军,它们的职业素养,要远高于之前的父辈,它们所推动的社会进步,也必然快于我们父辈所处的社会。同时,我们坚定的改革和开放,会进一步提高效率,我们还有很多红利都没有释放。
1.2 信用是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有效工具
信用就是可以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一种工具,可以进一步释放社会红利的一种方法,把它利用好了之后,信用是可以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的。下面我就讲一下信用,什么是信用,对于我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讲,信用是通过给个体打分、评级,将社会资源最优化的一种工具。我简单打个比方,我们5位都有一个信用评分,对面摄影师可能有100块钱,这100块钱在给我们打分之后,它就分给我们5位,这100块钱分出去之后,在我们5人使用时,它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效率。如果你的信用做的好,100块钱的效率就高,如果是做的信用差,这100块钱就基本没有什么效率。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拿中国和美国比,我可以大概告诉你,同样生产一个单位GDP,在美国是7毛钱的话,在中国要2元钱,就大概这么一个效率。换句话说,中国如果生产出同样经济体量的GDP,要用到大概接近2~3倍美国的货币供应量,这个就是一种效率,这个是信用的好处,它是可以它如果可以准确的定位,不只是企业,个人,这些金融工具如果可以准确的定位的话,它是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的。所以说我经常跟观众开玩笑,如果假设有一天信用做的好的话,央行不用增加货币量,社会的经济也会往上走,因为那个时候价格就会更显示出作用。因为现在价格显示不了作用,它只能用总量。
但资本市场的信用它有一点什么问题呢?它只能看到我们5位在座的过去的数据,换句话说,它只能根据我们5个人过去的数据去推测我们5个人未来是怎么样,或者说我们将会怎么样,也来给我们进行评级、评分,它看不到我们的增长或未来的趋势。前两天,我在给一群孩子上课的时候,讨论到金融市场建设是应该走资本市场还是走银行体系?我说以前这些在教科书上也争论过,是学美国,还是学德国、日本,对吧?最近我想通了,我觉得我们必须走以资本市场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不能走银行为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走银行为主的最多是老二,引领不了全球的经济增长。银行这种金融体系它给企业贷款,信用评分它仅仅是看你资产和现金流的,比如说疫情你受冲击了,未来可能会有很好的前景,但现在你受冲击了,它的评级要下降,你的贷款成本要上升,它是不看或者看不到未来的这种增长的,信用的这些算法,这些评级可能现在来看会出现这个问题。
比如说绿色金融的企业,它现在的现金流可能还不太稳定,现在还能处于亏损阶段,但它去融资的时候,它成本肯定要比传统企业,传统这些污染型的企业要高,因为它没有所谓的现金流的支撑,它没法获得比较便宜的价格或比较便宜的贷款。那么资本市场是做什么?资本市场看的就是增长。所以说为什么你们会说美国资本市场什么样,其实按照市值来说的话,中国已经是全世界第二的资本市场了,但是直接融资比例仍然比较低,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间接融资体系太庞大了,最重要的还是我刚才说的是因为信用没有完全发挥信号灯、指示灯的作用,使得我们现在同一块GDP所用的货币比较多。
所以说导致间接融资太大,因为分母太大,所以说导致你直接融资比例比较低。其实我们资本市场的体量和我们的GDP体量在国际上是相称的,都是第二。我再比较一下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美国资本市场大家经常看到的,特斯拉(顺便说一句,其实特斯拉不是高科技企业),苹果,亚马逊,微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创新增长来获得融资,来往上走的。我们中国现在的资本市场要求第一条就可能你得盈利,当然现在有科创板是不需要了,也是去年刚刚才改革的。
所以说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个新企业或者一个创新型企业,它很难做到盈利,等它做到盈利的时候,它可能就不是创新型企业了,它可能进入一个稳定期了,所以说资本市场的改革还是要继续,大家走进资本市场的时候买的是增长,买的不是现金流,它不是比如说我这个是修路或者修桥这个企业,我有一个稳定现金流,告诉大大家未来多少,我这个股价就在这了。所以说我之所以看好这个企业,我买的是它的增长。比如我们现在买医药,买生物科技或者说现在买券商,为什么买券商?因为大家觉得现在牛市来了,券商会赚钱,是吧?所以说它买的是增长,只有把这个思维转变成这个社会追求或者投资者追求的时候,追求企业的增长的时候,你这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引领全球的经济增长。所以说回到刚才的说的全球经济,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讲,中国可能过去20年,甚至40年都是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最高的国家,但真正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还是美国,原因在于它们这些企业是通过创新、技术进步,推动社会进步的。
所以说你所使用的任何一款东西,它的来源或发明多多少少跟美国是有关的。所以说核心还是创新,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带来增长。这个就是我说的资本市场第一看增长,第二个我再讲一讲跟我们资本市场相关的或者说比较大一块:并购,资本市场主要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其中一级市场有一大块IPO,我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也不讲了,我单独讲一下并购。从美国那种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企业IPO其实已经很少了,你经常看到咱们什么企业去美国上市,其实美国本土企业的IPO已经很少了,因为这种创新能力已经趋于成熟了,不可能有这么多企业去做IPO了。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就是并购,甚至可以说是投资银行业务上的皇冠,最具有技术含量的业务,而且是最顶端的业务就是并购。我认为未来中国也会,既然你想发展资本市场,这是一条你必须所要经历的路。现在经常跟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些趋势性的话,一些趋势性的结论,因为它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前一段我跟你说黄金会涨一样,年初一开始就跌的很惨,大家来问我,我说肯定会涨上去,会创历史新高,因为它不可能不涨,趋势就在哪,就好像说我要下楼,但我不坐电梯、不走楼梯,这不可能!对吧?
1.3 资本市场与并购
其实我讲并购,我觉得今年说是并购元年还比较早,未来的3~5年,中国的并购市场一定还会开始火爆起来,原因在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已经开始改变了,而且许多企业其实之前已经试过一轮错了,它们现在开始寻求上下游的并购。最比较明显的是前一段宁德时代,它开始买它下游和上游的企业,这样的话使它形成一个全产业链的企业,把企业在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做深做精,使得这个企业站得更稳。所以说这个是并购的需求,也是摆在那里的,而且我觉得以中国现在的情况,企业死亡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链的整合和并购还没到一定的程度,未来我觉得中国的并购市场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我前两天跟它们商业银行交流也在说,我说商业银行第一现在看的就是金融科技,用数据分析挖掘客户。第二个就是并购贷款,以后这一部分绝对是最赚钱的业务,现在大家也都盯着这块业务,开始布局,找一些可以并购的壳。最近市场上最有名,中信建投,自从被传出传闻之后,已经从行业第十几的市值一直涨到行业市值第一。理由很简单,无非大家就是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壳,行业需要整合,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整合的需求。
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整合的需求,既然有整合的需求,肯定会出现并购的热潮。我觉得不用怀疑。未来的3~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资本市场还有并购,这绝对是黄金时代。对了,我给你们一个建议,突然间还想起个事,我前一段研究了一个事儿,就是从2000年起,咱也别整太远,从2000年到2020年,唯一能跑过名义GDP的资产就是房产,然后你肯定问我为啥是要跑赢名义GDP?因为名义GDP包括通胀和实际GDP两部分,说当你要跟上这个国家的发展速度的时候,你的钱包或者你的资产(注意:这里不一定是你的收入,是你的资产,特别是净资产)要跟得上国家名义GDP的增长速度,才使得你在国家的发展中处于这个位置,不会退步。
过去20年,我们大概平均名义GDP的增长率是15%,假如你的资产,包括你的房产,你的理财,你的工资收入,这些都算上。如果达不到15%,你原来在13亿人里头,比如说你排名第7.5亿名,你如果达不到15%,你的排名就要往后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过去20年已经过去了,那么未来10年,多了不敢预测,因为2030年还有另外一个事,因为时间关系,下次再讲2030年以后的事。未来10年我觉得中国的名义GDP平均增长8%左右,唯一能跑赢名义GDP的资产,我觉得就在资本市场,所以说没炒股的赶紧炒股去,买银行理财你肯定达不到8%。所以说你把你的钱放在银行理财上,你就是等着你的生活退步吧。
陈鹏博士:我有一个问题其实我也承认就说是技术肯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是也要有一点,我们这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而开放所形成我们内部有效需求是吧?增长的更重要的原因。在当前疫情全球化干扰的这种情况下,大家实际上就是全球化的趋势,还是有一些就是说非常大的影响的,那这个变量你怎么考虑?
洪浩博士:这个问题我觉得正好最近有新的思考,大家可以拿出来一起分享一下。首先我刚才强调了我是改革与开放的坚定支持者,对于开放就这个事,即便是在中美贸易战的时候,我一直都是坚定的开放支持者,但我现在又有了新的思考,因为我前两天看了一下美国的经济史,其实美国它也不是一直开放。所以我提出一个词,包容,我们可以不像现在这样开放,但我们一定要更加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增长,这就不一样了。我为什么要强调包容呢?因为你看这个就不只是中国和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兴盛的时代都带有的特点,包容。因为只有包容你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你才能更快的进步。我之所以开放,是我引进了许多我可以学习的东西,这些学习东西导致我技术进步,我才能继续进步,这就好比说我去国外念书念了很多年,我念书的核心是武装思想,然后使我这个人进步一样,我不是说因为我学了它我就一定能进步,是因为我学了它,我自己有一些感悟,我才进步,不是所有的开放都能达到现在的这个结果的。
所以说我现在要把开放和包容要区分开。第一我觉得开放是正确的,但我们开放之后,我们自身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被不开放了,我们一定要学会包容,只要我们学会包容,我们就可以自身进步。我们只要能自身进步,我就我就不需要我纠结是否是开放。